浙江试点产品质量安全“三分”监管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制定《产品质量■■“三分”监管标准规范》,浙江把摸底统计汇总的企业产品依据产品特点、质量数据(产品质量不合格情况、国内外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等)、敏感因子(产品的使用对象、社会关注度等),分为高风险产品、中风险产品与低风险产品3个类别。同时,依据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核算近3年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产品咨询热线

  

浙江试点产品质量安全“三分”监管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制定《产品质量■★■◆“三分”监管标准规范》,浙江把摸底统计汇总的企业产品依据产品特点、质量数据(产品质量不合格情况★◆★、国内外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等)、敏感因子(产品的使用对象、社会关注度等),分为高风险产品、中风险产品与低风险产品3个类别。同时◆★,依据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核算近3年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情况等指标,将全域企业分为AA(好)、A(较好)、B(一般)、C(差)4个类别★◆■★★★。此外还实行区域分色,实施产品质量分级分类★◆■“四色图”管理方法,按照C类企业在该县(市★◆◆■■、区)所占比例,以红★◆、黄、蓝、绿标注形成“四色矢量图”,动态掌握各县(市★■■、区)重点产品企业分布情况★◆■◆★◆。

  截至目前,该市已通过产品质量分级分类分色数字化监管平台,对52种产品自动下达监督抽查任务769批次,开展后处理387次,完成监管闭环事项340条,重点监管企业总数减少19.06%,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较实施前减少17★■◆★★■.40%■★◆◆,监督抽查经费同比下降3.92%,对不合格企业强化监管抽查覆盖率提升4%。

  本报讯 (张 律 记者曹吉根)12月7日,记者从浙江省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暨智慧监管机制建设工作推进现场会上获悉,去年以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进一步推进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和智慧监管机制建设,首创“产品分级、企业分类◆■、区域分色■■◆■”的产品质量安全★◆★“三分■★◆◆”监管机制,已在嘉兴市、台州椒江、杭州余杭开展试点并取得明显效果。

  下一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还将总结归纳试点工作经验,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继续优化机制◆◆★★★■、深化改革■★■★◆、强化运营◆★■■■★,加入县域块状产业风险排查等质量监管工作,融入地方元素和区域特色,在全省层面深入推进产品质量分级分类分色智慧管理。

  在嘉兴市制定的《企业健康码四色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指数测算规范》中,明确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健康码由监督抽查合格率、缺陷召回★★★★■◆、舆情■◆■★、投诉◆◆■★◆、信用等信息组成,依据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分别对应绿码★◆◆★、蓝码、黄码■◆★、红码。监管部门将依据不同的颜色判定企业具体监管类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以嘉兴市为例,当地构建了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系统与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及浙政钉等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了“三分★◆■”监管数据运营中心。在此基础上■★◆■◆★,通过历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智能判定企业监管级别,实现自动编制抽查计划◆■、自动下达任务■■★■■、后处理实时跟踪。同时,构建数据集成展示■★“驾驶舱”■■,建成“三分”监管大屏展示系统★◆,通过8个模块集中展示■◆■“三分”监管数据运营中心归集的数据和处理结果★◆★。